爱得太敏感的小孩,要怎么度过生长痛?
吴克群之前说外人看来自己很孝顺,但他却常常和妈妈吵架。
好像大家都是这样,在节目里,问到大家平时如何向家人表达爱意,年轻一点的艺人们,黄龄、房猫,都说自己很少说过“爱你”这种话。
斯外戈更惨一点,他的父母对他,是外人面前可以夸他,但在他本人面前,给的却总是压力和指责。
所以他听到旅行团里的柳阿姨,讲自己的孩子会在晚上睡觉前,特地跑到楼上抱着她说爱你,再去睡觉,感到诧异不敢相信。
他在父母那里,从没有接受到如此直接的爱。
斯外戈的父母是一边心疼他一个人在外打拼,会特地写小作文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但另一边又不断地索取要钱,斯外戈为他们购买的房子,甚至会成为吵架时戳伤他的武器。
“别以为你买了房子就了不起”,这种来自家人的矛盾和伤痛,让他渴望爱又不知道如何爱。
这一段引发了很多人的共情,不少东亚小孩面对的是和斯外戈一样的家庭,不是极端的压榨也不是温馨的爱,是沉甸甸的“湿棉袄”,脱下嫌冷,穿上也凉。
这样的生长痛,在一群平均年龄50+,甚至最大年纪有84岁的奶奶们面前说出来,其实不太理智的。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明明是父母辈年纪的他们,看问题的视角却完全是从斯外戈出发,全阿姨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爱得太敏感”,所以明明又渴望但却选择了逃离。
甚至这样的生长痛,也不是年轻一辈的专属。
有一位叫郑孙凤的阿姨,她也经历了类似的成长痛苦,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她却从小被爸爸打到大,有时候明明什么都没做,面对的就是父亲的巴掌。
但她不爱父亲吗?也不是,这份复杂的亲子情感,直到她爸爸老了病了,两个人的关系才有所缓和。
以两代人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会发现她们应对方式的奇妙不同。
一个困于现状,总是纠结彷徨不知所措,又爱又不敢爱;一个历经生老病痛,不再执着一个完美的和解方式,反而用一生来解答这个课题。
可无论是什么样的观念,最后都可以在一个拥抱里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与包容。
这种代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看得我哈特软软,哪怕有时候,彼此之间的观念互相不认可。
第二期大家有聊到生育相关的话题,年轻一代们和叔叔阿姨们明显思想差异巨大,小年轻们都对生育持谨慎态度,对它带来的牺牲和代价清醒评估。
但阿姨们反而没有一个人后悔生育,甚至有阿姨觉得自己生太少。
看似这么传统的回答,我以为该有一番唇枪舌剑了,可是没有。
他们虽然意见不同,但却不搞爹味妈味那一套,自己的想法说完后,总会跟上一句看你们自己。
就像至今60岁仍旧保持单身的惠卿阿姨,会洒脱地说不要模仿她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仅仅是两段简单的聊天趴,却在温馨中让人莫名多了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