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法国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
闪光灯下,李绪凤穿着素雅的旗袍,面对镜头微微一笑。
“李小姐,阿兰·德龙先生说想娶您,您愿意吗?”
法国影星阿兰·德龙单膝跪地,将钻戒举到她面前。
人群瞬间安静。所有人都等着她的回答。
她轻轻摇头,用流利的英语说,”谢谢他的厚爱,但我的根不在这里。”
那一年,25岁的李绪凤,凭借《青春祭》拿下法国妇女电影节大奖。
此时,她是国际影坛最受瞩目的东方面孔,被西方影评人称为中国的西蒙娜·西涅莱。
然而两年后,这位当红影后消失在公众视野。
1989年的洛杉矶深夜,中餐馆后厨。
李绪凤把最后一只盘子擦干,揉了揉酸痛的手腕。
收银台前,老板娘正骂骂咧咧,”大陆来的明星?在这里你就是个打工的!”
她没吭声,只是默默数着今天的工资,8美元够交语言学校的学费。
三个月前,李绪凤还是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女演员。
《青春祭》里的知青李纯,让她成为无数人的白月光。
可站在聚光灯中央,她总觉得少了什么。
“我想知道真正的电影是什么。”
27岁生日那天,她买了赴美的单程机票,自费来这里留学。
没有经纪人,没有助理,行李箱里带了一本英汉词典。
李绪凤住在洛杉矶唐人街的地下室公寓。
白天她去上学,傍晚在餐馆端盘子,晚上学习《演员的自我修养》。
“最难的是刷盘子刷到手指开裂,还要对着镜子练美式发音。”
多年后,她在《洛杉矶时报》采访时回忆。
在纽约大学电影系,李绪凤和所有留学生一样挤地铁、啃三明治。
为了生活,她在《现代启示录》片场当过场记。
这段经历,让她明白了电影工业的本质。
“好莱坞不是造梦工厂,是精密运转的商业机器。”
后来,李绪凤又去了加拿大。
1995年,在温哥华的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
幸运降临,也因此改变了李绪凤的人生。
33岁的李绪凤,在社区图书馆邂逅了一个的男人,是一位华裔商人。
正好两人共用一张桌子。随口搭讪后,两人就开始了聊天。
他们从张爱玲聊到王家卫,结果聊出了爱情。
人常说,认定一个人,就是一眨眼的心动。
不久后,他们结婚了,婚礼简单到只有两枚素圈戒指。
李绪凤跟随丈夫住进了温哥华的别墅。
结婚近三十年,两人的生活幸福和睦。
“他总说我是他捡到的宝。”李绪凤笑着说。
李绪凤在这里过着安静的生活,偶尔也回国内拍电影。
她参演过《保卫爱情》、《李春天的春天》、《北平往事》等多部电视剧。
很多人质疑,李绪凤已经加入外籍,她一再澄清自己是中国人。
她的丈夫也非常支持她,几乎每次回国拍戏都会跟一起。
虽然她在美国度过一段艰辛的生活,但最终收获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