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枪枪娱乐

小小早餐背后是人的故事与中国心事

2025-07-03

《早餐中国》第五季依然延续它熟悉的结构:一碗早餐,一位店主,一段日常。但看似简单的7分钟里,却藏着越来越深的情感浓度和社会温度。

这一季,早餐的叙事功能被进一步放大。它不再仅是地域风味的入口,而是成为了理解人与人之间情感流动与社会结构的一扇窗。节目所呈现的不只是美味,而是通过一碗面、一碗汤,讲述当代人在家庭、责任与身份中的各种挣扎与选择。早餐,作为情感与记忆的载体,也成为节目观察时代生活的一种方式。

以第4集为例,云南芒市的刘花独自抚养两个儿子。她一边经营过手米线店,一边承担家庭全部的重负。儿子段盛鼎从小懂事,主动分担劳动,从小学六年级便开始帮妈妈烤肉。他理解母亲的辛苦,也因为母亲受过伤仍坚持重活而深感心疼。在这碗米线背后,是一份关于责任、心疼与隐忍的情感联结。而纪录片的镜头却并不煽情,选择用细节讲清了家庭之间情绪流转的方式。

谁负责准备,谁在传承手艺,谁在需要时回来帮忙,这些看似琐碎的动作,其实反映着个体在关系中的位置与责任。在《早餐中国》第五季中,做早餐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协作与维系的方式。

就像台湾新北那集,排骨酥面摊的运转其实是一个家庭结构的缩影。林国扬从岳母手里接下手艺,与妻子搭档经营,女儿则在家里需要人手时放弃了外地的实习机会回来帮忙。她一边擦桌子,一边说:“我们也想做出漂亮的成绩单,让老一辈人称赞我们。”

早餐,在这些普通人身上,早已超出了一顿饭的功能边界。它是一种“生存节奏”的具象体现,是人们在压力下维系生活秩序、确认身份位置的方式。正因如此,节目展现的不是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那些日复一日的坚持——为什么这些人选择留下?为什么还在重复做饭?为什么愿意在清晨点火开灶?《早餐中国》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它的每一帧画面都在提醒我们:早餐从来不只是时间节点,它是责任、亲情,也是个体在生活洪流中确认“我是谁”的一次内心回响。

所以说,《早餐中国》拍的是早餐,但也不仅仅是早餐。它是用最小的单位,在记录最大的情感。

最新文章

《守诚者》首播引爆港剧热潮!

影视

 

阅读11637

融合创新 彰显时代气象

电视

 

阅读10976

《酱园弄》砸掉了《好东西》们的市场

电影

 

阅读17810

《侏罗纪公园》(1993)

电影

 

阅读11830

《侏罗纪世界2:失落王国》

电影

 

阅读16514

sgjajyfxa.com 京ICP备202201462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