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国艺术家奥斯卡・莱贝克做出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举动,他将其父亲生前秘密收藏的一本相册捐赠给了中国中山大学。这本相册中,珍藏着 365 张拍摄于 1938 年日军轰炸广州的战争照片,每一张都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记忆,是那段惨痛岁月的血泪见证。如今正值抗战胜利 80 周年,这份珍贵历史证据的归来,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也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2025 年初,柏林艺术大学的研究生奥斯卡・莱贝克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偶然发现了这本封面看似普通却无比厚重的老相册。当他翻开相册的第一页,呈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为震惊:破碎的广州街头、被废墟掩埋的儿童、横行的日军坦克…… 这些照片瞬间打破了数十年来的沉寂。奥斯卡的父亲罗伯特・莱贝克,生前是德国知名的新闻摄影记者,曾奔赴世界多个战乱前线进行报道,在新闻摄影领域成就颇高,然而他却从未向家人提及过这本记录 1938 年广州被日军轰炸的相册,这段历史仿佛成了他刻意隐藏的秘密。直到 2025 年,奥斯卡才知晓父亲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还是这段特殊历史的保管者。
在仔细翻看照片的过程中,奥斯卡逐渐意识到,这些照片所承载的远不止家族记忆,更是一个国家曾经遭受苦难的铁证。相册中清晰标注着 “1938 年 10 月 22 日至 26 日,日本对广州的空袭”,这与历史记载高度吻合。为了核实照片的真实性和相关背景,奥斯卡与中山大学历史系学者吴嘉豪以及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钟剑峰副研究员等专业人士反复沟通协作。经过严谨的考证,这批照片被确认为当时战况最直接、最完整的视觉记录之一。据《广州日报》《中国抗战图志》等公开资料记载,1938 年 10 月,日军对广州实施了连续轰炸,给这座城市带来了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的城市毁坏,是侵华战争中极具代表性的空袭战役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这场轰炸的视觉记录稀缺,尤其是西方记者拍摄的影像资料,更是珍贵无比。奥斯卡发现的这本相册,无疑填补了这段历史的重要空白。
面对这些珍贵的照片,奥斯卡并未在第一时间决定公开。他花费数月时间,奔波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积极联系历史学家、战争研究者,对照片的年代、拍摄地点以及背后的事件进行确认。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面临着内心的挣扎:这些照片是父亲的遗物,是否应该作为私人家族记忆保留下来?但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还是选择让相册回到它原本应该归属的地方 —— 广州。 2025 年 5 月,奥斯卡主动联系中山大学,并正式提交了捐赠请求。7 月 4 日,他亲自来到广州,参加了庄重的捐赠仪式。在仪式上,奥斯卡真诚地表示:“这本相册不仅属于我父亲,也属于广州,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德国在二战后,持续推动历史责任教育,年轻一代德国人普遍对纳粹罪行有着较强的认知和反思意识。奥斯卡的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个人对历史真相的尊重与还原,也是全球新一代对于战争、记忆、责任的深刻回应。 如今,这本由德国人拍摄、保存并送回的《废墟中的广州》相册,已安然存放于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内。它将作为中大校史馆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特展的核心展品,向公众展示那段残酷的历史,时刻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也让更多人看到世界各国人士对历史真相的不懈追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