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动就是媚男”,这一荒谬的论调如同无形的枷锁,长期束缚着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表达。尤其是 “魅魔” 一词,更是成为某些人攻击主动女性的利器,可若深究这一标签的本质,便会发现其背后藏着对女性极大的不公与偏见。

“魅魔” 最初源于奇幻设定,指代那些依靠诱惑他人来汲取能量的邪恶存在,其核心是 “用魅力操纵”。然而,当这个词被移植到现代女性身上时,性质完全变了味,沦为了极具羞辱性的标签。在持这种偏见的人眼中,女性一旦释放自身魅力,就成了居心叵测的 “诱惑者”。她们主动表达好感,被曲解成精心设计的陷阱;展现出的个人魅力,被污蔑为迷惑他人的武器;哪怕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也被质疑是别有用心的算计。这种认知,无疑是对女性情感表达的粗暴否定。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误解?本质上是人们早已看惯了 “女性被动等待” 的传统情感脚本。在过去的情感叙事里,女性被要求 “犹抱琵琶半遮面”,要含蓄、要矜持,就算心中爱慕,也要藏在心底,等着男生去猜测自己的心思。这种固化的观念,如同一个无形的框架,一旦有女生跳出这个框架,主动向心仪之人释放好感,理性地规划彼此之间的互动,用一些小技巧拉近双方距离,就会被视为 “犯规”,遭到异样的眼光和非议。
就像徐如蓝,她在男生聊起工作压力时,会贴心地递上纸巾;在集体活动中,总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遇到聊得来的人,也会直白地表达 “和你聊天很开心”。这些行为,要是放在职场中,会被称赞为 “高情商”;放在社交场合,会被认可为 “会做人”。可一旦场景切换到感情里,就立刻变了样,被贴上 “对男性权力的迎合” 的标签,实在令人费解。
“媚男” 标签的背后,还隐含着一个极其错误的核心预设:女性的一切行为,目的都是为了吸引男性、获得男性认可。在这种扭曲的逻辑下,女性活泼开朗的性格,成了 “勾引” 异性的手段;善于观察他人情绪的能力,成了 “狩猎” 异性的技巧;做事果断干脆的态度,也被曲解成 “欲擒故纵” 的把戏。这无疑彻底否定了女性的主体性,将女性置于一个完全依附于男性的被动地位,忽视了女性自身的情感需求和独立意志。
更可怕的是,这种逻辑里还夹杂着浓浓的厌女情绪。它默认 “好女孩” 的魅力只能 “被动展示”,而不能 “主动运用”。一旦女性的行为不符合这种所谓的 “完美女性” 期待,各种恶毒的言语、暴力的指责便会汹涌而至。仿佛女性只能按照既定的模板生活,不能有丝毫的自我突破。
如今,还有些人打着 “大女主” 的旗号,实则在行雌竞之实。在当下流行的大女主叙事中,女性可以强大,但这种强大必须 “光明正大”;可以获得成功,但成功的过程必须 “毫不费力”。一旦女性在情感或生活中展现出一点点 “心机”,运用一些策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就会被斥责为 “雌竞”。这本质上是用新的标准再次禁锢女性,剥夺了她们运用智慧去争取幸福的权利。

女性主动,从来都不是 “媚男”,而是对自身情感的坦诚,是对幸福的主动追求。我们应当打破那些陈旧、偏见的观念,还给女性情感表达的自由,让每一位女性都能在情感世界中勇敢做自己,无需在他人的误解与指责中小心翼翼地隐藏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