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枪枪娱乐

电影史上的“野孩子”们

2024-09-23

4.《野孩子》法国 1970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特吕弗《野孩子》的主人公是字面意义上的“野孩子”,他是生活在丛林里由野兽抚养长大的弃婴。当人们第一次发现他的时候,他是以彻底适应丛林生活的孩童形态出现。他擅长攀爬、生性狂躁,听不懂也不会说文明世界的语言。

影片取材于18世纪法国的一桩真实事件。特吕弗以一种去戏剧化的社会实验形式来创作这部电影;透过医生视角,有条不紊地记录着这个野孩子接受社会化改造的过程。

但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实验那么简单,它还深度探讨了在教育当中何为最重要的一环。医生对野孩子的后天干预,不仅象征着孩童天性在成人主导的教育与规则里的消亡,甚至也是自然与文明的一场无解的对峙。

5.《街童》巴西 1981

导演:海科特·巴班克

在大多数关于“野孩子”的故事里,那些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流浪生活,即便是客观层面不容反驳的悲苦处境;但某种程度上,我们对未来的假想仍旧是乐观的。他们可能只是暂时地失去了家的庇护,也可能会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成为坚强的个体。总之,活着就是一种希望。

而作为巴西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海科特·巴班克导演在《街童》中呈现的却是一种结构性影响:在巴西,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在艰难成长之前步入可怕的犯罪道路。幸运的话他们可能会成为永远无法摆脱暴力因子的罪犯;不幸的话他们会在成年之前死去。活着,总是那么地无望。

6.《雾中风景》希腊 1988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电影《雾中风景》的主人公是一对不谙世事的姐弟,以寻找父亲为目的展开漫长的跨国旅程。尽管安哲罗普洛斯宣称这是献给孩子的礼物,但看过电影的观众似乎都很难把它归结为孩子能够接受的礼物。影片中的这对姐弟,更像是落入俗世的天使,见证并感受着人间的疾苦与丑陋。

安哲导演对姐弟角色道具化的使用,以及影片中那些成人化的严肃内核,并不意味着“野孩子”形象的名存实亡。真正的野孩子以过去完成的时态出现,他们沉睡在那些给这段姐弟寻父之旅带来过各种灰暗体验的大人的身体里。

所以,这当然还是一份献给孩子的礼物,是安哲对自己的悲伤童年、对自己千疮百孔的国家、对战后道德危机下一息尚存的善良纯真的人性的呼唤。

7.《鬼童院》西班牙/墨西哥 2001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西班牙内战结束前夕,在一家孤儿院里,新来的男孩卡洛斯起初还沉浸在亲人离去的巨大伤痛中无法自拔。但孤儿院里接连不断出现的离奇恐怖事件,正在一步步地转移着他的注意力,直至将他带往背后的真相和危险之境。

最新文章

北京今日放映|2025.5.23 周五

电影

 

阅读12017

37岁女星赵丽颖飙脏话风波持续升级,热搜居高不下,不少网友对她骂人的行为都非常反感,开始投诉平台要求禁言封号。

明星

 

阅读19720

吴彦祖的英语课在网上爆火,很多粉丝都冲着他买英语课,但万万没想到粉丝买到手之后纷纷反馈各种被骗

明星

 

阅读11138

徐嘉余王冰冰没分手!男方晒聊天记录,意外暴露用了3年的情头

娱乐

 

阅读17217

“内娱活人”赵丽颖,昨晚的发言,瞬间“爆”了热搜词。

明星

 

阅读16635

sgjajyfxa.com 京ICP备202201462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