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王晓棠,中国电影界的第一个女少将。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王晓棠事业辉煌的背后,却是不幸的家庭悲剧。
41岁时,年仅17岁的儿子永远离开;58岁时,64岁的丈夫因病去世。
虽然命运对她不公,但她仍然坚强的站起来,
她把困难化作前进的动力,90岁仍然为观众高歌。
时间回溯到1965年。
31岁的王晓棠和丈夫言小朋,来到怀柔郊区林场开始农民生活。
在这里,夫妻两人相依为命。这一待,就是漫长的九年。
不得已,她年仅9岁的儿子,只好寄养在亲戚家里。
1974年,是王晓棠刻骨铭心,却又无比痛心的记忆。
那一年,她17岁的儿子言群,感染肝炎,来不及就医去世,和她阴阳两隔。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王晓棠的世界瞬间崩塌。
言群,她视若珍宝的儿子,原本以为是她晚年的依靠。
却在青春年少时,匆匆离去,都来不及看父母亲最后一眼。
那段时间,王晓棠仿佛没有了灵魂,每天都处在悲伤中。
然而,事已至此,即便再伤心,儿子也回不来。
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难道就这么荒废下去吗?
正如王晓棠后来在采访中所说,“我不能倒下,我还有我的事业,还有我的爱人。”
于是,王海棠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慢慢的,依靠工作化解心中的悲痛,她走出了丧子的阴影。
命运的打击,再次来到。
1986年,陪伴了她半个世纪的丈夫言小朋,因病离世。
王晓棠再次遭遇命运的折磨。
丈夫是她生活的支柱,更是她事业上的支持者。
他的离去,王晓棠再次没了魂魄,丈夫带走了她的半条命。
但她知道,丈夫虽然离开,他还有未完成的愿望。
自己必须顽强站起来,继续他们的电影事业。
接二连三的打击,反而让王晓棠越战越勇。
之后,在50多岁的高龄,她依然呈现了精彩的角色和作品。
王晓棠的这份坚强,源自她年少的不幸经历,学会了和苦难硬刚。
1934年,王晓棠在河南开封出生,父母亲都是画家。
她的父亲画国画,母亲画油画。她从小在这样的艺术熏陶下长大。
1939年,颠簸流离,王晓棠随父母迁至重庆,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
在学校,王晓棠学习成绩优异,还有着文艺天赋。
她经常参加各种文艺比赛,并多次获奖。
对她影响最大的是,重庆市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除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外,王晓棠从小学习京剧。
1949年,王晓棠从浙江省立中专毕业后,她的愿望是报考上海戏剧学院。
但意外进入了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