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枪枪娱乐

专访《但愿人长久》导演秦天:希望电影尽可能连接更多的人

2025-06-19

成都的夏天总是裹挟着潮湿的热气,如同《但愿人长久》里那些未说尽的台词,在镜头的缝隙间氤氲成雾。当导演秦天在电话里回忆起这部电影的经历时,窗外的梧桐树影正斑驳地落在他慢条斯理的声线上——这个说话带着川西平原温润语调的导演,用三小时的影像,将城市化浪潮中三代女性的命运,编织成了一首关于离别与守望的现代诗。

一场与时间的温柔对抗

2023年的夏天,第17届西宁FIRST青年影展上,电影《但愿人长久》的片尾字幕缓缓升起时,影厅里响起了长久的掌声,这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导演长片首作,斩获了那一年的最佳剧情长片奖。而两年之后,它才如约在内地上映,片长也从最初的199分钟,调整到了172分钟。这20多分钟的减法,丈量的是新导演在电影工业齿轮间的挣扎轨迹。

成为导演之前,秦天有过话剧、音乐剧、电视剧、电影拍摄的演员经历,而后进入广告行业,每年拍些独立短片。更早之前,他曾在西南财经大学读经济学,而后做过很多跟艺术无关的工作,这些经历,都成为他理解中国社会的独特视角。

导演秦天在片场

直到现在,他仍然记得自己世界观第一次受到冲击的时刻,那也是他创作《但愿人长久》故事的源点。“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有 50 多个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这种构成完整了我对于‘中国地图’的真正理解。”秦天说,中学以前,他的生活环境相对单一,而在大学,这种不同的生活碰撞突然颠覆了他的认知,有一段时间他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我看到很多同学在生活里充满了朴素的智慧,而这一切就是他们自然的生活所得,那一刻他们在我眼里像是在绽放光芒,我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有点自惭形秽,也有点慌乱,于是我就想寻找一些答案,到底我所在的生存环境、社会、国家当下是什么样的?我的这些同学们可能是我后来想要开阔眼界的一个‘药引’,透过他们,我才看到了更多平常被我忽视的人,从我身边擦肩而过的人,这些平时被我们形容为‘基层群众’的人的众生态”。

在他看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到第二个十年,是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写照,无数的人在努力地用“知识改变命运”,也有无数人开始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选择——城市迁徙。“有的人从农村来城里读书,寒暑假回家务农,有的人后来留在城里获得了不错的收入,安居乐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就把自己的城市化进程完成了”,秦天说。“但还有更大的人群,游离在城市当中,他们是城市化进程中做着最基础建设和支撑的人群,但大多数人好像在又好像不在,他们的流动,更多是时代和大势下的被动,每个人的选择也是在这种被动下完成的。”

在张力中寻找生命的圆融

种种对于时代、城市和个体生活的感受,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微小的故事雏形,被秦天记录下来,《但愿人长久》的故事正是其中之一。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15年,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如火如荼的时期,37岁的夏婵为女儿落户成都奔波,12岁的夏小芒在城中村初尝青春况味,暮年的康桂珍则在记忆里咀嚼半生遗憾。三代女性面对“背井离乡”的不同抉择,构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微观样本。

“这三代人之间非常割裂,除了是紧密连接的亲人之外,他们在整个城市当中生活和产生的各种异化之下,又特别地分裂,所以中间就有了一个张力,他们可能想分,但分不开。”谈及电影中的三代女性,秦天特意强调了“张力”这个词,夏婵的坚硬外壳下藏着对母爱的渴望,夏小芒的叛逆背后是对归属的探寻,康桂珍的沉默里则沉淀着岁月的沧桑。这种复杂的关系,在秦天看来,正是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缩影,“也是我对这座城市和时下的感受”。

最新文章

镜头下的血色记忆:电影中的南京大屠杀叙事

电影

 

阅读19773

八月电影片单:精彩佳作纷至沓来

动漫

 

阅读10710

《南京照相》:历史教育的克制与必要

影视

 

阅读11032

谢杏芳:九年饮冰,活出人生赢家的另一种模样

娱乐

 

阅读19504

一块地坑惨俩开发商:融创抽身难,华发血亏退地背后的楼市困局

娱乐

 

阅读12780

sgjajyfxa.com 京ICP备202201462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