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吴京毫无预兆地登上了热搜,而这次并非因为他的新作品,而是他出品的电影《再见,坏蛋》票房惨淡,惨遭撤档。不仅如此,吴京往日 “硬汉”“爱国英雄” 的高大形象,似乎也在逐渐崩塌。社交媒体上,恶搞、嘲讽吴京的内容层出不穷,“吴京” 这个名字,已然沦为网络笑梗。
资深媒体人胡锡进针对此事发表了一篇长文,文中贴出吴京被恶搞的视频截图,阐述了自己对吴京的看法,同时给出了一些建议。初读此文,或许会觉得胡锡进是在为吴京解围,安慰他不必过于介怀。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这篇文章似乎运用了 “春秋笔法”,明褒实贬。
胡锡进开篇提到吴京人设崩塌,称当下形势与《战狼 2》爆火时不同,年轻人面临就业困难、生活压力大,围绕 “战狼精神” 的激情有所分散。言外之意,似乎在暗示吴京被群嘲,是因为时代变了,年轻人不再青睐 “战狼精神”。然而,爱国精神怎会因时代发展、生活压力而贬值?这种说法实在牵强。
紧接着,胡锡进指出吴京的角色形象与 “爱国英雄” 过度绑定,《长津湖》之后又无突出新作品,还特别提及《再见,坏蛋》的失败,暗示吴京影视事业的 “落魄”。可他却对吴京在《流浪地球 2》中的精彩表现只字不提。《流浪地球 2》票房口碑双丰收,彰显了中国科幻电影的高水准,吴京的演绎也备受赞誉。胡锡进选择性忽视这一事实,着实令人不解。
在文章末尾,胡锡进劝吴京大度些,称其心理需强大。但实际上,自《战狼 2》上映 8 年以来,吴京一直饱受网暴,恶意剪辑、造谣污蔑从未间断,可他始终坚守创作道路,为观众奉献优秀作品。反观胡锡进,却常因网友不同意见而破防拉黑。如此对比,究竟谁更需心理强大,一目了然。
胡锡进作为资深媒体人,对舆论风向的把握十分敏锐。他的这篇文章,与其说是给吴京提建议,不如说是在预判风向之后,对吴京的一种警告。他暗示吴京,“爱国英雄” 形象与当下社会情绪脱节,网友玩梗反映出对固化叙事模式的厌倦。但吴京真的错了吗?他通过作品传递爱国情怀与正能量,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贡献卓越。即便有早期不当言论,可谁能保证自己年少时无过错?不能因过去言论,就否定他这些年为电影事业、为传播正能量所做的努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应保持清醒,不被片面、带有偏见的言论左右。我们既要看到吴京的不足,也应肯定他的贡献。同时,也期待吴京能够调整状态,突破自我,以优秀作品回应质疑,重塑口碑。至于胡锡进,也应反思自己的言论,以更客观、公正的态度引导舆论,而非用 “春秋笔法” 误导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