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者》(1983)
导演:莎莉·波特
在整个七十年代,只有一部由女性单独执导的英国电影在电影院上映:简·阿登的《另一边的背后》(1972)。在80年代初,莎莉·波特成为了致力于改善这一糟糕记录的生力军之一。
《淘金者》是她继1979年的短片《惊悚》崭露头角后的首部长片,这是一部令人震惊的实验性作品,也是一种前卫的年代歌舞片,影片中的演员和幕后的剧组人员都是女性,后朋克的配乐出自林赛·库珀之手。
在八十年代几部唤起观众对无声电影时代的回忆的电影中(包括本文中提到的一些),《淘金者》让朱莉·克里斯蒂扮演那种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主角——即丽莲·吉许在D·W·格里菲斯的一系列情节剧中扮演的角色。
关于炼金术和金钱的主题,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如何在历史上压迫着女性,贯穿了影片的非传统叙事。砾石般的黑白影像由芭贝特·曼格尔特掌镜,她为香特尔·阿克曼拍摄了《让娜·迪尔曼》(1975)。
《愿睡如梦》(1986)
导演:林海象
林海象这部独一无二的出道作品从未在英国发行,但由于箭电影公司(Arrow Films)最近推出了它的蓝光版本,《愿睡如梦》变成了一件重见天日的珍宝。也许这对一部本身就涉及到电影史上失落的秘密的谜题电影来说,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命运。
这部电影几乎是无声的,并配有字幕,在本片中,两名对煮鸡蛋有兴趣(是不是已经觉得迷惑了?)的私家侦探顺着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线索,追踪一位年迈女演员的女儿的下落。
《愿睡如梦》介于巴斯特·基顿的《福尔摩斯二世》(1924)和今 敏的《千年女优》(2001)之间,充满了对电影历史的指涉——从黑色电影到武士电影以及弁士传统(日本无声电影时代,电影院往往有一个现场叙述者)。
而八十年代对于黑白默片时代美学的致敬,也可参见查尔斯·莱恩的《街头故事》(1989),这部电影翻拍自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1921)。
《诅咒》(1988)
导演:贝拉·塔尔
在《诅咒》开头的一个令人难以忘却的时刻,郁郁寡欢的男主角卡勒尔(米克洛什·B·塞凯伊饰)看着窗外运煤的高架缆车缓慢、无止境地往返于地平线之间。
电缆塔则成排地伫立在荒凉的风景里。雾气弥漫,看起来似乎从未散去。手推车有节奏地叮当作响。声轨里有一种低沉的、弱不可闻的嗡嗡声。欢迎来到炼狱般的、贝拉·塔尔式的风格。
在《诅咒》这部电影中,贝拉·塔尔确立了他独特的晚期风格——这将在他随后的《撒旦探戈》(1994)、《鲸鱼马戏团》(2000)和《都灵之马》(2012)等巨作中加以磨练。
黑白摄影;雨;泥浆;压迫性的声景;镜头运动就像冰的形成一样缓慢。在《诅咒》中,卡勒尔唯一的光亮和希望的来源是当地泰坦尼克酒吧的驻唱女歌手。然而,一旦你领略了塔尔的世界,这种阴郁则会变得莫名其妙的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