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枪枪娱乐

原创野心与拼贴困境

2025-06-30

在神话IP改编成为市场“安全牌”的当下,《时间之子》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险的原创路径,彰显了中国动画人尝试突破舒适区的决心。

一方面是对于神话IP依赖的自觉突破。影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的架空都市,外滩建筑群与老上海巷弄在霓虹灯下交织,马车与汽车并行的街景。这种“在地性转化”策略,使超现实设定获得现实土壤,既唤醒观众对海派文化的集体记忆,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另一方面是对于“离别”主题的创新表达。影片核心设定“时轮”是一件能操纵时间的神秘宝物,被赋予多重象征意义,既是推动剧情的麦高芬,又是解构宿命论的哲学符号。

导演于奥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此前她和周铁男养的小狗意外死去,这一“猝不及防的离别”让她开始思考时间和分离的关系。影片借酒爷与老年十七死亡反复点明主题,片尾彩蛋再次深化主题,多年后,千晓在电影院与已经去世九、十姐弟、佐先生以及十七再度重逢,即“死亡是为了下一次重逢的漫长别离”。

但是这一标榜原创的作品却深陷拼贴争议的泥潭。时轮暂停时间的特效神似《X战警》快银的子弹时间;千晓超光速奔跑的画面复刻《闪电侠》的虹光轨迹;千晓在金沙隧道中与十七隔空相望更是与《星际穿越》中库珀在五维空间与女儿互动如出一辙。这些“迷影情结”本可成为致敬的浪漫,但当借鉴元素如补丁般缝合成剧情主体时,原创性便遭遇消解。

此外,对大量不同类型作品的借鉴也使得影片成为一部整体风格不统一的“大杂烩”动画。影片开头,十七等人攀登雪山获得时轮的桥段为盗墓式风格,千晓出场后画风忽然转变为文艺小清新。在千晓、十七与阿木三人冒险过程中,更是出现了对《灰姑娘》《功夫》《本杰明·巴顿奇事》等电影的拼贴,忽如其来的风格转化不仅带给观众混乱的观感,更是暴露了当前国产动画电影原创性不足的短板。

《时间之子》的口碑撕裂,本质上是国产动画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成长阵痛。影片的精巧叙事、视觉革命与原创野心,证明了国产动画“能做什么”;而俗套情感、角色单薄与拼贴困境,则暴露了“不能做什么”。《时间之子》的探索虽不完美,但却是国产动画电影原创道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

最新文章

《守诚者》首播引爆港剧热潮!

影视

 

阅读19949

融合创新 彰显时代气象

电视

 

阅读13516

《酱园弄》砸掉了《好东西》们的市场

电影

 

阅读11887

《侏罗纪公园》(1993)

电影

 

阅读13166

《侏罗纪世界2:失落王国》

电影

 

阅读17453

sgjajyfxa.com 京ICP备202201462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