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面对越南三番五次的恶意挑衅和制造争端,中方发布了出兵集结号,全国上下的武装力量纷纷行动,势必要予以强有力的还击。
许世友与杨得志分别担任广西军区总指挥和昆明军区总指挥,率东线主力军和西线兵团从东西两线出发。
而北部与苏联接壤的几大军区纷纷严阵以待,全部进入了高度警戒的状态。
1979年2月,战争正式打响,两路兵团采取左右夹击之法,对越南形成了包围圈。
仅仅9天的时间,高坪等地就相继沦陷在解放军手中,号称击败美军,擅长山地战和丛林战的越军对上解放军表现得竟不过尔尔。
谅山一战更是将号称“东方古巴”的越南军队打得折戟沉沙,也让国际对中国刮目相看。当时,解放军需要面对的敌人是越南长期驻守在谅山的精锐之师。
对此,解放军丝毫不惧,以团为单位兵分几路向谅山市区发动进攻。尽管越军占尽了地形的优势,但在解放军强烈的炮火压制下,一切抵抗都是顽强的。
无奈之下,第3师只能向上级求援:“中国军队炮火实在是太猛了,我们无力抵抗,内外道路解封,要想撤退也只能爬山了。”
迫于形势,越军只好化整为零,隐藏在郊外的山洞和废墟中,企图伺机反扑。
可解放军怎么会看不出越军的小心思?自然是不会上当的,只是留下了一小部分兵力牵制他们,剩余主力军继续向市区推进。
随着三清洞的爆破成功,奇穷河以北的谅山市区已基本被解放军占领。得知谅山失陷后,河内的越南领导人黎笋惶恐不安。
谅山地处越南北部,与首都河内有公路和铁路等多条交通要道相连,以解放军目前的进攻速度,兵临河内不过两三天的时间。
到时候,河内将彻底陷入险境。尽管越南政府不断宣传谅山防线坚不可摧的言论,可越军到底几斤几两,黎笋心知肚明,现在不过是困兽犹斗罢了。
为了避免河内当真陷落,黎笋不得不向第一军区下令,吩咐部队密切监视中国军队的一切动向,与此同时,越军开始调整兵力,调整整个河内地区的防御。
尽管黎笋费尽心机,还是没能够阻挡河内的失守,谅山彻底变成了解放军的囊中之物。越南的一众领导层们终究还是心生忌惮,坐立难安。
这个时候,黎笋方才意识到,一味地和解放军硬碰硬,自己不会吃到好果子。但就这么轻言投降,未免太折面子。
黎笋与勃列日涅夫
节骨眼上,黎笋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老大哥”苏联身上。他连续向苏方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去紧急电报,恳求苏联能够出兵越南,以解决谅山的燃眉之急。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尽管苏联在中苏边境线上屯兵百万,只需要稍稍出手就可以解决越南难题,但苏方明显不愿意和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深思熟虑后,苏联做出一个折中的决定——不直接出兵干预,只向越南提供有限的军事援助。
可对于四面楚歌的黎笋来说,这些援助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越南的颓势。
难道越南当真没有翻盘的可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