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枪枪娱乐

从梦核到写实,我们如何怀念90年代?

2025-07-04

行文到此,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又是90年代?

其实不难发现,进入新世纪20年代,90年代距今已有30多年,它却在影视作品中频频现身,比如爆款剧集《漫长的季节》《繁花》等等,我们似乎总是在强调它对今日的影响。除此之外,近年来90年代的图景在中文互联网中还总是以“梦核”的创作形式传播,孔大山导演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和李阳导演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都集中体现了这种怀旧方式。

《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90年代电视画面

针对第一个问题,北大中文系教授贺桂梅老师在分析7部重要的90年代背景影视剧之后得出了结论:我们正在用新的目光、新的逻辑重新审视和讲述中国90年代的故事。

她指出,90年代经常与“市场化、商业化、世俗化、转型期、混乱、分化、实用主义、非理性”等关键词关联在一起,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弥漫着一种亢奋与彷徨相交织的集体情绪——一方面是开放与自由,另一方面则是盲目与风险,人们尚不知道90年代将会导向何处。

直到30年后的今天,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30余年后,我们终于可以将这个“进行时”的历史用“完成时”的方式讲述出来,我们站在了历史的另一条岸边,回望着曾经不知去向何方的自己。这是重述90年代热潮的官方语境。

《繁花》剧照

针对第二个问题,“梦核”的创作形式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显现,通过重复、扭曲、拼贴和超链接,以今日青年童年生活的集体记忆作为材料,制作出令人感到熟悉而又怪诞的作品。

这其实反映出我们当下的时代情绪:在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加的今天,我们怀念那个充满着无限可能的过去,在遭遇社会现实的阻力之时,我们总想回到过往的集体生活记忆中去躲藏。英国学者马克·费舍在《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中提到,当今现代社会总是弥漫着一种“不育”的担忧,人们正在不断重复着文化上的焦虑:仿佛未来只有重复和重新排列组合。

《从21世纪安全撤离》中的梦核感场景

李阳导演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就是这种焦虑情绪的充分体现,从标题“撤离”二字就可以看出,它表达着一种想要逃离今日的心情:21世纪的今天被描摹为冷漠的、灰蒙蒙的、了无生趣的,而曾经的90年代青少年时期,则是温馨的、暖洋洋的、充满生机的。

30年后的我们,终于能够将90年代作为已完成的历史进行回望式的整体把握,但我们似乎却又面临着新的历史节点,这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社会情绪竟是如此似曾相识,两代人的心灵共振绝非偶然。这是重述90年代热潮的社会语境。

回归90年代的愿望

由此观之,我们能够发现《艺术学院1994》的独特性:它是第一次以动画形式对90年代进行的一次写实回顾。

它充分发挥了动画的媒介属性,装载并凸显了无数有关90年代文化记忆的衔情话语,并启用影视和音乐艺术圈的名人来配音进行了一次情感营销,用一次集体记忆的回溯将无数人的私人情绪联结起来。影片没有什么奇技淫巧,就是平铺直叙地诉说着过往,比起上述提及的影视作品,它更加贴近真实的90年代青年,没有官方叙述的恢弘,也没有情绪输出的反讽,这是一次没有距离感的时代白描,它没有对观众的观影预期有所回应,反倒是需要观众自发地去影片中寻找共鸣。就这部影片而言,它更像是刘健导演的一次私人回顾,没有过多的宏大叙事话语,也没有赚足眼球的悬疑推理故事,它像是一块封存着90年代风景的影像琥珀,等待着有心人静静的检视。

影片开场的字幕卡中,赫然写着著名文学家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名言:“去生活,去犯错,去堕落,去胜利,去在生命中创造出生命。”而在影片的最后,随着主人公们一个个找到生活的落脚点,一阵强劲的鼓点传来,片尾曲是崔健的名作《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我们可以说,这一头一尾就是对开头那只西西弗斯甲壳虫的回应——面对存在主义的困境,要保持愤怒、保持抗争、保持思考、保持活力,在无意义的日常中创造出意义。这种青年精神尤其应该在艺术青年的内心中得到肯定,不论是私人还是时代的抑郁与焦虑,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最新文章

《守诚者》首播引爆港剧热潮!

影视

 

阅读12052

融合创新 彰显时代气象

电视

 

阅读13665

《酱园弄》砸掉了《好东西》们的市场

电影

 

阅读11046

《侏罗纪公园》(1993)

电影

 

阅读13552

《侏罗纪世界2:失落王国》

电影

 

阅读15425

sgjajyfxa.com 京ICP备202201462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