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985、也不是海归,不靠关系,也没背景,从普通家庭出发,硬生生地走上了巨头企业的高管之位,甚至有人称她为“京东二当家”。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强东的得力助手——张雱。
提起她,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低调?怎么什么新闻都没有?怎么突然就180亿了?
张雱出生于1989年,山东淄博人,家里条件并不算富裕,妈妈是一名中学英语老师,爸爸是普通职工。这样的家庭,在当年的山东不算稀奇,但也绝不优渥。她是典型的中产中段线上的孩子:有教育,有盼头,靠成绩拼出未来。
初中时的张雱,已经展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英语是她的强项,表达能力一流,还担任班上的英语课代表。同学们回忆,她性格直爽、不服输,“有点男孩子气”,“你永远别想让她当众丢脸”。
2007年,她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淄博六中。淄博六中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重点高中,“能考进来的都不是泛泛之辈”。而她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期末考试考出了704.7分的高分,又拿了第一。
同年,她考入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主修电子商务专业。这是一所211高校,在财经类专业中排名靠前,但和当年清北复交这样的“天花板”,还是有差距的。
但张雱显然没有“自我设限”的毛病。在中央财大的四年,她拿过多次一等奖学金,还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学院生涯规划会上发言,谈的不是空话套话,而是真刀真枪的经验分享——“如何适应变化并确定目标”。这话听起来不惊艳,但放在十几年前,是个稀罕话题。
她不是最耀眼的那种人,但总是默默做到最好。
2011年,张雱顺利毕业,成为了北京市市级优秀毕业生之一。
毕业之后,她没有像许多学生那样“先找个过渡”,而是瞄准了当时正快速崛起的京东,成为第五届“京东管培生”。
“我们更希望管培生来自一般家庭或贫困家庭,更希望他们简单平实、吃苦耐劳,愿意奉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刘强东曾这样描述他想要的人。
张雱的履历和性格,恰好对上了这几点。
在京东,能进管培生计划本身就已经是“万里挑一”。而更难的是,京东对这些人有一整套极为严苛的培养和考核体系。第一年就要经历部门轮岗,两个月后考试——包括主管评分和互评,分数不过关就淘汰。而通过的人,还要接受三年“鹰计划”训练,写周报、写年终总结,直接递到刘强东桌前。
在京东内部,甚至流传着一句话:“防火、防盗、防管培生。”意思是,这些年轻人“太能整活儿了”。
但张雱没有被“整倒”,她稳步通过每一关,甚至后来被选中担任刘强东的助理。别看是助理,其实京东高层助理是“半个合伙人”的角色——既要懂管理,也要懂财务、法务、人事和产业。
张雱不仅没被压垮,反而迅速成长。
她的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
2016年起,刘强东名下52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身份,集中变更为张雱。
一时间,舆论炸锅:“她到底是刘强东的谁?”“京东到底在搞什么?”
但事实上,这种安排在大企业中并不罕见。“法人代表”未必是真正掌权的人,而是一种信任标志——方便授权、签字、报批、控股操作。
只不过,张雱接手的,不是1家2家,而是52家,外加若干股东、董事、高管身份,总共涉及90 家企业。爱企查数据显示,她曾是77家企业的法人,还间接持股999 家公司。
你要说她只是“听命办事”的助理,也太小看她了。她是那种能为刘强东“打前阵”的人——从投资、到财务拆分、再到业务落地,全链条都能参与。
这些年,京东在物流、电商、金融三大领域频繁设立子公司,如京东物流的西安京东信成、金融板块的京汇小额贷款公司等,其法人或股东几乎都有她的名字。
张雱早期持股的公司“宿迁聚合”,一度被媒体估值180亿元,推断她身价180亿。虽然官方迅速辟谣,但公众对她的“实权”并无怀疑。
有京东员工评价:“她虽然年纪轻,但办事利落,说一不二,不绕弯子。”这句话说得很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