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雱不是一个“站在聚光灯下”的角色。
即使后来担任京东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她也很少出现在公开活动中。相反,她的工作风格始终是“稳”,甚至有点“硬”。
比如她的汇报材料一度被刘强东亲自点赞,京东一位高管回忆:“她的文档是我们全体参考的标准模板。”
再比如,她的MBA求学经历。2018年,她考入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这是中国金融学界的顶尖阵地。她不是为了“镀金”,而是真的去深造。她在公开课程中提交的研究课题是《创新企业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行证券化融资的探索》,不是炒热点,而是研究实操。
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刘强东愿意将那么多“要命的职责”交给她。
她的确不是那种天赋异禀、一鸣惊人的天才型人才。但她的每一步都做到了“靠谱”。
靠得住,才是真正的稀缺能力。
一个人最难得的,是爬到高处后,仍记得自己从哪儿来。
2023年4月,张雱陪同中央财经大学的校领导拜访京东,参与了校企座谈会,谈了很多具体务实的话题:产教融合、人才输送、专场招聘。
她说:“希望为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实习与就业提供良好平台,也为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这一幕让很多校友动容。不是因为她现在是副总裁,而是因为她确实没忘记当年在图书馆挑灯夜读的自己。
京东扩张再快,岗位再多,有真正见过“千军万马”应聘场面的人,才会明白这些工作的分量。
你可以说她“打工皇后”,但她也的确为京东吸纳人才、稳定管理、发展资本市场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有段时间,网上出现一些比较“辣眼睛”的评论,说张雱“赢过了章泽天”。
这种评论,其实是对女性的极大不尊重——一位企业高管,居然还是绕不开“她是不是更讨老板喜欢”的老路数。
可张雱的经历,恰恰是对这种“歪嘴评论”的反击。
她没有靠脸吃饭,没有流量打底,更没靠感情来换位子。她从学生、管培生一路干到副总裁,每一个阶段都有实绩。
2021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身份是京东团委书记;2022年,她成为清华五道口代表性校友;在京东的股权架构中,她是实际负责人之一,在多个公司拥有控股权或管理权。
她不需要和任何人比较。她已经赢在了自己选择的路上。
张雱的故事,其实可以很励志,但它最应该带来的感受,不是“哇,她太牛了”,而是:
“原来踏实干活,真的可以一点点走到那么高。”
她没有“出道即巅峰”的光环,只有一步步地努力、学习、承担、成长。
在京东这样的大企业里,走错一步都可能被边缘化。但她没有,她赢了信任,扛住压力,最后拿下位置。
这是一条适合更多普通人的路。
我们不需要去神化她,但应该看见她这种人的价值:稳、准、干,持续成长,永不松懈。
就像刘强东说的:“我们要的,是能一辈子吃苦的人。”张雱就是这种人,干得漂亮,也活得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