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垣征四郎是日军的先锋,此人的特点就是精力格外旺盛,极其好战。他参加过“九·一八”、“一二八”,一路从大佐晋升为中将。到我国全面抗战开始时,板垣征四郎率领着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成名”的第五师团,被称为板垣师团,在日军中有“钢军”之美誉。
板垣师团在中国侵略期间,先后对阵中国七十多个师,鲜有败绩,这支在日军中最负盛名的师团,却被一支杂牌军击败了。
“所向披靡”的板垣师团第一次在中国尝到失败的滋味,是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参战的115师是八路军的主力,参加平型关伏击的战士,几乎都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斗争经验丰富,革命意志坚定。而后来再次让板垣师团溃败的,竟是一支远不可与115师相比较的杂牌军,他们的统帅,还是个瘸腿的老大爷。
论及板垣师团的溃败,要从板垣师团本身和那支杂牌军两个方面来说。
板垣征四郎成名因为他好战善战,失败因如此。平型关一战,板垣师团败给了115师和陈长捷所部,但之后又仅用一天时间从擅长守城的傅作义手里拿下了太原。一时间日军内无不称赞“钢军”,板垣师团已成为华北最精锐的日军主力。
而后的忻口会战,短暂休整补充后的板垣师团仍如打了鸡血一般,但毕竟伤了元气,这是为他的临沂之败埋下了伏笔。
1938年初,日军攻占了上海、南京,欲沿津浦路北上进攻徐州。板垣师团企图与矶谷廉介师团相呼应,直扑临沂,而后对徐州两面包抄。
趁着板垣在青岛与海军“打官司”,李宗仁急寻战将。第五战区韩德勤所部是江苏保安队的底子,战斗力不行;东北军出身的缪澄流在长城抗战时就打得很勉强,也不行。选来选去,李宗仁选中了一位老西北军的老将——庞炳勋。
庞炳勋一腿有伤,外号“庞瘸子”,彼时已年近六旬,一把年纪还在军中任职,又被称为“军中不倒翁”。他的“庞军团”第四十军,也不是什么大规模合成兵团,只不过是5个步兵团拼出来的。
一把年纪还不“退休”的庞炳勋,在西北军中就是个“小弟”,无论是地盘还是枪杆子,都比不过宋哲元、韩复榘、石友三。因此他在国民党中央那里很不受待见,李宗仁却对他礼遇有加。